top of page
10.  心靈的力量

10. 心靈的力量

p_4-01.GIF

主講:智海長老

時間:1995年7月

地點:國父紀念館



悟空大法師、諸山長老、高館長、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貴賓,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今天能有這麼好的機會,第一次在國父紀念館和各位共同研究佛法,這個因緣真是非常殊勝;第一、我要感謝悟空大法師,主辦這個佛學講座,我們雖然是相識了幾年,因為大家彼此都忙,不常見面,但是法師在台灣常舉辦佛學講座。我雖然是在美國,常常聽到說法師為佛教熱心,聽了是非常感動的!



 所以這次法師叫我來這兒和大家研究佛法,我也非常高興。這多虧法師的發起主辦。第二、是我們高館長以前是〔高館長〕現在又多了一個職務,叫做〔護法韋陀〕:護持佛教愈來愈誠心,他把這個國父紀念館變成大雄寶殿了!我相信他在還沒有學佛以前,他的智慧沒有開朗到這個程度。剛才他說我的智慧如海,現在搬到牠的身上去了,牠的智慧變成如海了;他在這兒有這麼一個好的機會給他,他若要不當館長,他想弘揚佛法、護持佛法,因緣可就不同了。現在有這個因緣,有這麼殊勝的環境,做一個弘揚佛法的大講堂,我們都會想到要感謝高館長。



 今天講的題目是:〔心靈的力量〕



 古人有幾句話:『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時休。』這是禪宗的禪師所講的,為什麼講這個話呢?就 是說我們研究佛法,明白了佛法以後,最主要的就是要好好修行。可是修行之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叫做什麼呢?叫做〔貴在識路頭〕,『路頭』就是這條道路,你要想走這條修行的道路,就要先認識這條道路:好像各位從各路來到國父紀念館,您得知道國父紀念館這條路啊!不然您怎麼來呢?



 認識這條路,還要睜開眼晴,打開眼晴走這條路,就不會走錯路,就能夠安全的走這條路。所以禪宗的禪師講,修行之前要先認識『路頭』,路頭苦認得,說能生死一時休。為什麼呢? 我知道怎麼樣能來到紀念館,我就一步一步一直走來,中途所有其他的叉路,我都知道,我都了解,我不會耽誤時間,中途就沒有阻礙。我們修行如果認得『路頭』,中間也就不會走錯路。



 『錯路』是什麼呢?我們在凡夫的時候路子太多了,所以很容易走不同的路。不同路還不要緊,就怕走了錯路。〔到底那一條路是我們真正要走的呢?〕這就要注意了,所以才說:〔貴在識路頭〕這個路子在那兒呢?其實就在我們的心裡頭!所以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叫做:〔心靈的力量〕我們研究這個〔心靈的力量〕........



 第一要有〔心靈的環保〕我們的心靈如果沒有研究佛法,我們心靈上的環保就有問題。



 〔怎麼樣環保呢?〕有深也有淺,要是我們心靈的環保,保的不澈底,那就有染污了,那條心靈的路上就有障礙了。所以我們要把心靈的環保首先弄好,也就是說:把心內清潔、清潔,打掃、打掃。〕



 〔為什麼要清潔?要打掃呢?〕是為了我們心裡頭的衛生健康。我們每一個人如果沒有成羅漢、成菩薩、成佛,不管你是貧、富、貴、賤,男、女、老、幼,心靈的環保與健康狀況都還缺乏,所以現在要好好研究一下我們心靈環保的問題。



 〔怎樣能使我們的心靈能夠健康呢?〕這就是我們心靈上要有一股力量,〔心靈〕有很多種不同的力量,就是說它的作用,譬如我們平常說〔業力〕,我們學佛的人常說:〔修行不容易呀!〕,因為人都有業障,業障要是沒有力量也能通得過。譬如說,我念阿彌陀佛有一點的小障礙,但他障不住我,我照常念得很痛快很法喜,那就是沒有障住啊!有果念佛念得有了煩惱,有了妄想,念不下去了,或不想念了,那就是讓業障給障住了。也就是業有了力量,被業力障住了。所以這是〔業的力量〕和我們〔修行的力量〕在對抗。其實〔業力〕也是心靈上一種〔差別的力量〕。再說在一般事業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事業,要過生活,也是要有一種力量啊!要打起精神來,若馬馬虎虎,做事業也是不成的,所以也要有一種力量。我們學佛要有一種〔道〕的力量,〔道心〕、〔道力〕。我知道修行好,但是我懶得去做,這就是有道心沒有道力。我信佛、學佛是不錯,信了半天,學了半天,這心裡頭沒有力量,就是淡而無味,就會退心。有了障礙,就沒辦法通過。這就是〔道〕的力量不夠啊!如果;『道』有力量的話,那麼什麼障礙都障不住你的。



 我學佛不是拜神,學佛是要自己去修,靠佛菩薩保佑,這是一種信仰、初步的信賴,佛法究竟是要從自己的內心產生一股力量,才可以呀!再講〔智慧〕的力量:所謂〔道〕的力量不夠,就是我們〔智慧〕的力量不夠,我們的智慧若強而有力,道力自然會增長,所以〔佛法是智慧學,我們稱它叫做『般若』。〕還有〔慈悲〕的力量,我們平常說互愛、互助,但是有遠有近,重在感情方面的,就會對我的親人愛護,對我的親戚朋友愛護:若對我不認識的人呢?愛護就沒有那麼親切,如果是對我的冤家、仇人呢?就不但不愛護,還會有一種抗拒的心理,所以這就是慈悲的力量不到家。佛教講大慈大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沒有界限,不分遠近的。但這要有〔心〕的力量啊!沒有力量是很難做到的。做到最究竟的時候,叫做〔無作妙力〕什麼叫『無作妙力』呢?〔無作〕,就是不加造作、〔妙力〕,就是不可思議的力量。不加造作,是自然的一種力量,這個〔無作妙力〕,不加造作,還有力量,這個不太好懂。我現在打一個譬喻,用大家容易懂的。用反面的譬喻來說好啦!比如好打麻將的人,天天打麻將,打上癮了。一天不打麻將就難過,連吃飯也想著打麻將,睡覺也想著打麻將,沒有打麻將,幹什麼心裡都不安。為什麼他吃飯都不香,睡覺都睡不好,老想著打麻將呢?那個就是〔無作的力量〕!麻將沒有擺在你眼前,沒有人要找你打麻將:麻將沒有找你,你心裡頭老想著麻將,你也不是故意的呀!自然就是有這個力量。



 〔這個『無作的力量』是從那兒來的呢?〕是從『有作〕而來的。『有作』是怎麼來的呢?比如我打了很多年的麻將,天天在打麻將,都在〔有作〕呀!〔有作〕了那麼多年,今天突然想不作就不成了。這叫做〔無作的妙力〕,這種力量也很微妙。〔妙〕是一個樣,只是用的地方不同而已,大家相信不相信這個道理呢?現在大人明白了,小孩或者還不知道,我再打一個小孩的比喻:十四、五歲以下,六、七歲以上的小孩也有這種〔無作的妙力〕。〔什麼妙力?〕像小孩好跳、好玩、好吃糖果、好玩玩具。如果這個小孩最喜歡的一種玩具,甚至有的小孩抱著玩具睡覺,你今天不給他,他就哭,就睡不著覺,做夢都想他的玩具,這就是小孩裡邊的無作的妙力,這個不難懂吧?再說我們學佛的無作妙力,有的人一學佛很高興,但是〔念佛〕,今天念阿彌陀佛,明天也是念阿彌陀佛,念到最後怎麼樣呢?念得沒有味道啦!為什麼呢?阿彌陀佛不靈嘛!打不進去我的心靈,這個無作妙力,發不出來。在這個時候會很想退下來,但是如果你真是明白佛法的人,這正是你要進步的時候,正是你要努力進修的時候。這時候努力再努力,這個心境逆走上去,過一段時間,這個『阿彌陀佛』就會有力量了。這樣經過左一次 右一次,在有作有為上作得多了,作了三年、五年,你仍然要保持很有興趣、很有興趣的心態。



 〔要怎麼樣才叫有興趣呢?〕〔如果能把興趣打起來的話,我們叫它做『恭敬』!叫它做『虔誠』!〕



 因為我們的智慧力量不夠,就要用〔恭敬〕的力量,用〔虔誠〕的力量。如果我恭敬也恭敬不起來,虔誠也虔誠不起來;對著佛像拜是拜了,念是念了,這恭敬心,虔誠心就是沒有辦法把它形成出來在自己的內心上,又怎麼辦呢?這個還有一個辦法,〔就要多想佛苦薩的好處,想牠的智慧、想他的神通妙力、想他種種的功德。〕



 老想他的好處,想得多了,把他想的高尚,樣樣都比我好,我自己要謙虛。這個時候你就會發起了恭敬、虔誠的心。這也就是說我們凡夫修行真是不容易呀!今天也這樣做,明天也這樣做;順境也這樣做,逆境也這樣做;你做它幾年下來,突然間有一天,有人要你去看戲或看電影去了,你到了戲院,你心裡頭自然就會有不安的感覺,你會掛住〔阿彌陀佛〕。



 我在美國住了廿七年,常聽到有人說:〔花草樹木也有生命啊!〕你看這怎麼答呀!我就答他說:〔青菜有『生』而沒有『命』,我們眾生是有情動物,有『生』而也有『命』。〕花草樹木有〔生〕可以長大,它是自然的物理發育,但是它沒有〔命〕。〔為什麼我說它沒有命呢?〕因為在命裡面包含的因素,在佛法唯識學裡頭講:



1.



要有心識,要有了〔別〕的能力,要懂得去分別。

2.



要有呼吸。

3.



要有煖。



 科學家可以請花草樹木也有呼吸,也有陽光的煖氣,但是它不會分別啊!所以從這方面講,依照佛法說,它是無情的,是有〔心〕而沒有〔心靈〕的。



 〔那力量呢?〕它有它的力量,像一個桌子有桌子的力量,一個椅子有椅子的力量,但它是被動的。我們人和一切眾生有心靈的力量,我們把我們的心靈安排在那兒,它那個力量,就會在那兒發生作用。現在我們分析這個心靈的力量,發展這個心靈的空間,在佛法上說,我們心靈的空間,有兩個問題須要特別注意:



第一、就是我們心靈的空間小。

第二、就是我們心靈的空間有了污染。



 我們心靈的空間有了污染就不清淨,這個時候就有了障礙。也就是我們心靈的空間不夠大,因此放的東西就不夠多,所以我們們要發展我們心黨的空間,要擴而大之才有用。



 〔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要每天迴向,我們在佛前迴向的時候,都是說我所念的經、念的佛號,這些功德我都給法界眾生,希望他們好。在佛前迴向是這樣,但是迴向完了,旁邊或者有一個親人,甚至有兒女一打擾你,你就受不了啦:這是迴向法界眾生,把功德都給法眾生,卻沒有給自己。



 〔所以!有人問我怎麼迴向?〕我就說我們凡夫修行和大菩薩不一樣,我說你天天修行,每日在佛前迴向:



第一、迴向自己。

第二、迴向父母師長。

第三、迴向親友,祈禱國家世界和平,人民安樂,然後再迴向法界眾生。



 從小而大,如果你把功德都給了法界眾生,這是對的,可是自己的功德你都不要,最後你就沒有抵抗力,因為你都給了人家嘛!

好像有一碗飯,你給旁人吃是對的,但你餓著也不成啊!因為你也是眾生,法界眾生裡頭你也有一份。所以啊!我們凡夫修行,念一部經、念兩句佛,要把那個功德迴向給法界眾生,你看怎麼分啊?



 功德本來是沒有界限,因為界限是我們心的問題,我們平常就要把心的空間擴大,最好不要分彼此,盡量保持這種觀念。然後見到我不認識的人,我也要跟他客氣,我也要對他慈悲。這樣以後有緣的人會更多,甚至於對有冤的人,我也要跟他客氣,對他慈悲,這樣把冤氣就化解掉了。



 我們學佛的人,不是說〔人生的佛法〕嗎?〔人生的佛教〕嗎?我天天在佛前求消災、求免難、求順利。待會兒來了一個人,如果我對他不客氣,等於剛才消完一個災,又種下一個災,這樣是消不完災的呀!

所以我們消災要消一個就少一個,不要再增加,以後就消完了;消完了就沒有災難了,以後完全都是順利的了。佛教講:〔什麼地方都離不開因果。〕〔這完全是前因後果的問題。〕

這個因果並不是說什麼都是前生的,有的人說:〔相信佛法的人都相信前生。〕不相信佛法的人說:〔前生我沒有看著。〕我們講現在的好了,不要都講前生,現在我問你們〔昨天你相不相信?〕〔昨天的事情你知道吧!昨天睡了一晚上覺,今天你能不能把昨天的事情拿出來看一看呢?〕拿不出來!你想給我看,我也看不到,看不到我就不承認你昨天的事情,這成不成呢?你當然說不對,所以這個是小的前生。昨天就是今天的前生,隔一晚,我們這個人的生命和過去的生命,只不過是在時間上遠一點,換了一個身體而已!也可以說等於過了一個晚上,也差不多啦!對不對呀?



 極樂世界一晝夜,娑婆世界就一大劫了,那要講前生就更短了。所以前生和今生我們要相信,我們對於過去、現在、未來都相信,那就好辦了,這樣我們心靈的空間就容易把它發展擴大。



 〔今天我們是父母妻子兒女,前生是不是呢?〕〔不一定!〕我走在街上,看到一個人我不認識,前世他做過我的父母兒女沒有呢?我不知道啊!再往低點說,那牛馬豬羊,過去做過我的父母兒女沒有呢?我也不知道啊!不知道是不知道,在多少萬億年前,我們通通都做過父母妻子兒女,也說不定!如果我們這樣想一想,我們心靈的空間就擴大了,古人說:『天下一家,萬物一體』這是沒有錯,但是要解釋清楚,我們才能承認,不然,我們很難承認這個事情,各位看看,依佛法這樣分析,很合乎科學的規律。佛法不是迷信的,所以,發展我們心靈空間,放大它,就沒有障礙了。在空間上發展好了,也就清淨沒有染污了。



 然後,再說在這個〔有〕的上頭,還要發展一個不同的觀法,在〔有〕上我們要修〔觀〕;因為我們天天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要接觸,接觸就會有障礙。我們〔有〕上要〔觀〕:



〔如幻如化〕〔都是假的,幻化的,不要把它看成太堅定、太硬性了。〕



 我們人生幾十年,過的去就算了,你讓我一步,我讓你一步,如幻如化,將來過了這一世,來生也許大家更有緣,那不是更好嗎?如果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這種觀念的人多了,佛教發展到最後,不要說世界人類都信佛,能有至少一半人有這種觀念,社會就不會亂,世界就能太平。但是大家要努力,光靠一、二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所以我們宣傳佛法,就是要幫助大家!〕〔幫助大家什麼呢?〕〔幫助大家心靈能有一股力量〕因為我們〔心靈的力量〕往這邊發展的太薄弱,往另外一邊發展的力量太強,拉不過來呀!所以我們需要佛法來幫助我們的人生,我們人生才有更好的前途,才有一種力量來支持我們的人生。



 再翻回來講,〔我們的心靈〕,這個〔心〕在佛法裡頭講:



一、有〔真心〕。

二、有〔妄心〕。

三、還有〔散亂心〕、〔不散亂心〕

四、〔有心〕、〔無心〕。



 這個〔無心〕,不是草木,能在我們人的身上,也有少數這種無心的人。其他的我們都不講,我們現在只講一個〔真心〕,一個〔妄心〕好了。



〔什麼叫『真心』呢?〕

〔真〕就是真實不虛,實實在在的,不是假的,那個心叫做〔真心〕;另外一種是〔妄心〕,〔妄〕就是虛妄,虛妄是不實在的,也就是假的,虛偽的心。我們現在分析這兩種心:,在真心這方面,用四個譬喻來解釋這個真心,然後再講〔妄心〕,就是虛妄的心。虛妄的心又分兩種。因為它向兩方面發展,我們這個虛妄心發展的力量有兩方面,說是兩方面,也是把它集中來說的。不然就有無量方面的,說不完。是哪兩方面呢?



一、是在世間方面發展它的力量,屬〔世間心〕。

二、是向出世間發展它的力量。



剛才說我們有兩個心,如果說有〔真心〕、〔妄心〕兩個心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說〔凡夫心〕和〔諸佛的心〕兩種心。



 〔凡夫心〕有兩個,就是說在妄心裡頭有兩個方面,我們凡夫的力量偏重在虛妄心那方面,但是我們也具足那個真實心。就因為我們有真實心。所以,雖然生生世世,經過千辛萬苦,還是可以修行,還是可以有成佛的希望,可以成佛的!

這一點就是佛法最平等、最究竟的地方;最平等就是說我們人人都有真心,都有佛性,最究竟就是說我們人人都能成佛呀!所以我們凡夫是凡夫,我們還有很大的希望,是值得我們安慰的,不會覺得空虛。我今天可以念阿彌陀佛,可以研究佛法,我就值得安慰,我就有前途啦!這是就我們凡夫來說的。



〔那諸佛呢?〕

我們今天講心靈的力量,因為諸佛證到真心,我們沒有證到,他證到真心的心;但是他裡頭具足妄心,他這個妄心呢,和我們的妄心不一樣,我們的妄心是〔隨業而轉〕,諸佛的妄心呢?是〔乘願再來〕,是為了做空華的佛事,度幻化的眾生而來的。這一點在天台宗裡頭叫:

〔性具惡〕

諸佛性具惡,眾生有佛性,如果諸佛性不具惡,比如說:觀世音菩薩是大菩薩,我們各位看過放燄口的,在放燄口時不是要先到面然大士那裡去念經嗎?〔面然大士是一個餓鬼像,為什麼要到那兒去念經呢?〕因為牠是觀世音善薩示現的,他那個喉嚨像針一樣細,喉嚨小,肚子大,吃多少進不去,肚子吃不飽。牠是示現給我們眾生知道這種受苦的現象,但是他要示現面然大士的時候,他心裡頭先有個面然大士出來,面然大士是餓鬼啊!所以菩薩他〔性具惡〕,這是依照天台宗這樣講的。



 〔佛能夠現十法界的身,性具十法界。〕所以,牠是運用自在,他得到現一切〔色身三昧〕了。好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而為說法。〔為什麼那麼簡單呢?我們怎麼都現不出來?〕

因為我們是凡夫,在妄心方面的力量太強,真心就顯現不出來,所以起不了作用。



 佛和大菩薩的力量都是在〔真心〕上,證到極點的時候,從真心的本體再發出來作用是任運自在,他雖然證到最高的果位,但他沒有忘了我們眾生,他沒有忘了慈悲,所以才來世間上救苦救難度眾生。



 〔我們凡夫怕苦,幫人家覺得很辛苦,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因為我們的力量不夠,所以心和性是一個樣,就是培養的時候不同,所以我們凡夫和佛菩薩不一樣。



 我們今天研究佛法,從今天以後依著佛法去做,總有一天能夠跟佛菩薩一樣,到了那個時候,佛菩薩能做什麼,我們就能做什麼,但是要有一種力量去力爭上游。〔逆水行舟〕,是不能怕辛苦的,凡夫修行是〔逆水行舟〕,菩薩是〔順流而至〕,諸佛是〔倒駕慈航〕,大家走的路子不一樣,到了最後都是一樣。剛才說我們凡夫在妄心上,有兩個方面的發展:



一個是〔世間心的發展〕

一個是〔出世間心的發展〕

〔『世間心上的發展』和『出世間心上的發展』有什麼不同呢?〕

世間心的發展:



第一、有善也有惡,善惡兩方面。

第二、就是善,好的裡邊也會夾雜不好的,不能夠完全一絲一毫沒有夾雜。

第三、我們做的善不究竟、不澈底,有這些問題。

如果向〔出世間〕發展呢?我們研究佛法要依照出世間心,依照佛說的話去發展,如果你做不到,還是世間的心,做得到才能說是向出世間心發展。



第一、是純淨純善,清淨的善。清淨的善是不夾雜不染汙、純淨的。

第二、是無漏的善。無漏的善就不是屬於世間的善,這種善做完了不會再回到世間    上,不會再是有漏的。

第三、是不退的善。所修行的功德都是不退的,不會再開倒車,而且是究竟的善,   最後可以成佛呀!

這樣分析比較,我們為什麼說也在妄心上呢?發展世間上心是妄心,為什麼出世間心也屬於妄心呢?



 也許有人會想到這一點,因為我們在凡夫修行的時候,你離不開妄心,是在妄心上去找真心,剛才說的:〔從有作到無作,到了無作究竟到家,到了究竟成佛的時候,那才究竟離開妄心。〕



 沒有成佛之前,等覺菩薩還有一品微細的無明在,還是有一點微細的妄心,那我們凡夫只見粗的妄心,那細的妄心還看不著呢!所以〔妄心有一種是在迷惑的方向走;一種是向覺悟的方向走。〕

雖然也是妄心,他醒悟了,往悟的那方面走,所以走到家就不同了。在迷惑這方面走的人,如果老是在那兒繞來繞去,好像做夢一樣,從夢入夢,從迷入迷,老在那個圈子裡頭打轉,就找不到大門,無法出離了。



 如果向悟的方面,就是從迷而醒悟,也就比如從做夢而到夢醒,從夢中醒,從迷中悟。這和從迷中入迷,從夢中入夢不一樣。在佛經說,叫我們要修行〔如幻三昧〕



 各位看佛經中有個〔如幻三昧〕。〔我們初學佛只能呆板地用心,怎麼叫〔呆板地用心〕呢?〕比如說我一天拜多少佛,一天念多少咒,都有一定的。這樣也是對的啦!不然,也是不成啊!可是用多少年以後呢?你自然就不呆板啦!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大家念阿彌陀經,我們都會念,念佛的人多數都會念阿彌陀經,



1.



我最初阿彌陀經背不過來,得要照本子念。

2.



雖然把它背過來了,有的時候念到中間還是會念錯。

3.



背得算是不會錯了,可是要好好地用心去觀照它,要注意它才不會再念錯。



〔阿彌陀經裡頭說的是什麼?〕

〔說的是極樂世界的境界。〕

你念一句知道一句,念一段知道一段,這也叫做呆板,這是科班的。



〔這麼說你要念到什麼程度呢?〕

你要在這一坐,整部阿彌陀經同時都擺在眼前,不用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這六方佛同時都擺在眼前。一部阿彌陀經是文章,但那個意境就是那樣,這個境界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要專攻,沒有專攻的功夫,你就沒有辦法體會。

就好比我們念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發無上心』這句話,凡是皈依三寶的人都發過,我將來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佛道無上誓願成。但是〔體解大道〕這一句話有沒有呢?這就不容易了!



〔我們天天念三皈依,要怎麼樣體解大道?〕

各位:體解大道就要在我們心靈的本體上去體會,去了解如來的大道,這就不簡單了!



第二條:『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就容易明白了,對不對呀!說是容易其實也不容易,比起體解大道還是容易些。因為有大藏經,有書可以看啊!但是『深入經藏』容易,智慧如海就不容易了。

這就是說,不但能深入經藏,而且還要活用他的智慧,要能達到『智慧如海』這實在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再說;『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統理大眾』不容易,統理好了,才叫一切無礙,統理不好就一切障礙,那真是不容易。所以凡事到處都有難有易。這些個難與易,都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所謂難也是難在我們的心上,易也是易在我們的心上。



 各位請看,我們心靈裡頭有多少東西,要我們去發展呢?要我們去發展我們心靈裡邊的力量呢?我們心靈裡頭有很多的寶藏,要我們去開發呀!所以,那些念佛的人,那些參禪的人,就常常往內心發展。其實好像往外發展比較容易啊!現在這個社會,說要進步、要競爭。而這個要進步、要競爭,都是在往外發展,往外發展的多了,各位看看這個社會,中國也好、外國也好,還是有許多問題存在,那就是內心的心靈空虛了。



 因為物質文明把我們的心靈拉的太遠,愈拉愈遠,愈來愈向外,走到太空,遠離開地球了:回頭來再看看自己呢?裡邊空虛,沒有依靠,這時侯再來挽救心,心已經不靈了。於是產生很多、很多的煩惱、障礙,所以這個世間很需要佛法。



 我們的心不要光是向外發展,向裡邊也要發展、發展,不要光在〔動〕上用〔動力〕,也要在〔靜〕的方面用一點〔靜力〕

『動力』用太多了,『靜力』沒有,會有什麼問題出現呢?

〔動力〕太多了就會發火的,各位看看,比如你開汽車的引擎你不加油的話,它會散熱、會發火的。所以要讓它休息,要加油滋潤它。

如果你光會用汽車,不給它加油,不給它休息,車子一定會壞的,我們的人也是一樣;我們人生幾十年,天天從早到晚,不休息,努力往前競爭,往外追求的太勞累了,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都這麼累呀?



 若拿佛法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在虐待自己啊!你一個人能吃多少?能喝多少?生活都不成問題,但你硬讓他去幹活,不讓他休息,到最後他病了,還要到醫院裡給醫生找麻煩,醫生說累,又給護士找麻煩,這些都是我們把自己沒有運用好,不小心才會出問題的。



 如果你說每天沒有時間用功修行,再沒有時間,只要少睡廿分鐘,一定要用〔靜〕的功夫來修行。

〔這個『靜〕不是睡覺,睡覺是身體靜,用功要用心靜的功夫。〕

一天最少用廿分鐘,你把心靜下來,靜了還要靜,靜了還要靜;你讓它空,空了還要空,空了還要空。把我們一天到晚裝得滿腦子的那些東西減少一點、清除一些,我們的心靈就會負擔輕些,給它休息休息,不要虐待它,因為你對它不好,就是對自己不好,誰不愛護自己呢?你愛護自己你得要有智慧啊!



〔為什麼說沒有智慧呢?〕

拼命的去做,把自己累死了,這叫沒有智慧;



〔什麼是有智慧的愛護自己呢?〕

那就是也要做也要休息,這樣子,有動有靜,有閒有忙,有苦也才會有樂呀!不等將來受苦,現在就苦起來了!這不用你說看不著,現在心裡頭的苦就已經看著了,是不是呢?



〔如果我們運用得當,現在的樂也看著了,怎麼會看見呢?〕

我每天有飯吃,有房子住,有衣服穿,阿彌陀佛!反正其他的東西我都拿不去,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要跟著阿彌陀佛去,我看了任何人,我都很高興,我看到誰都很歡喜,這個就是無盡的享受,金錢買不到,也就是說沒有價值,你說它值多少錢呢?根本沒法評論它的價值,這個才是人生的真價值啊!也就是我們心靈上一種真的力量,對自己有好處的力量。各位看看,是不是這個意思呢?



 我們講這個〔心靈的力量〕,心靈裡邊的力量太多了,剛才我們講,〔真心〕有四個比喻,我現在只舉出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對我們的修行很有幫助,當下就非常的有用。



 我們的心如同大海水,在佛經裡說:〔我們的心識好像大海一樣,但是這個海要有了風,就會起浪〕我們這個心也如同大海,要有了風也會起浪。大海裡如果起了浪,浪太大了,看不到真正水的原來模樣,行船都會有問題。

〔而我們心譬如大海,那麼我們的『心海』是什麼樣子的呢?〕

〔是沒有風也沒有浪,就像原來的那個海,是平靜無波的,照天照地,藍天、月光都在海裡,多清涼,多自在呀!〕

這就是我們的〔心海〕,我們的〔心海〕應該就是那個樣子。但是我們能不能保持〔心海〕,常常就是那個樣子呢?不要說多,一天廿四個小時,能不能有一個小時保持平靜?半個小時成不成?還是不容易啊!那你會說,念了阿彌陀佛,煩惱還照常,仍然妄想紛飛,便說念阿彌陀佛不靈。我們想想看,佛教是講因果的。二十四小時中,你打十二個小時妄想,再另外十二小時要不打妄想,這才平衡。那你一個小時都沒有平衡,還有廿三個小時,除了睡覺,都是妄想。我們算這個帳,要算得相當清楚啊!



 我從前親近倓虛大師的時候,老法師常常講,一講到算帳的地方,算佛法的帳,算我們心裡頭的帳,這個時候,老法師就說:

『你打一打這個算盤啊!我們的這顆心,應該要清淨多少時間在念〔阿彌陀佛〕,你看它靈不靈?擔保是靈的。』

『要在我們心海平靜的時候,用那個心態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定靈的。〕

但是問題是在我們這個心態,在我們心海的這個海水啊!要怎樣把它平靜?這個問題很大!大家可以打坐廿分鐘試試看。你可以觀自己的心如同大海水,但是沒有風也不起浪,是很平靜的海水!你常常這樣觀:〔我這個心如大海,是無邊無涯,像大海無邊無涯,是把我的心境放大了;大海無風無浪,是叫我心裡頭要清淨、要平靜、要清涼。〕



 如果是早晨起來,你能這樣坐廿分鐘,你會一天順利快樂,心境是歡喜平靜的。換句話說,如果早晨起來,生了廿分鐘的煩惱,或跟家裡人吵架,會使你一天都煩惱,快樂不起來的。



 各位看看,你要講公平,你說,我不知道佛法的法味,我沒有嚐到。你就用煩惱做比喻,你嚐過煩惱的味道,你就知道了。這兩種心情你再比較比較,它也就公平了。



 佛法講因果,因果是最公平的,世間的法律還有漏洞,佛法的因果沒有漏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就是這麼平等。如果不是佛法講〔因果律〕的話,就不得了,為什麼呢?

若不是造如是因、會得如是果,那做好人就沒有用了,好人沒有好報嘛!那做好人幹什麼?做好人沒有用,那就什麼都可以做,那不就天下大亂了嗎?



〔所以佛法講因果是幫助世間的法律,能夠使這個社會安寧、國泰民安的。〕

〔學佛的人多,對於國家絕對有好處,對於人類也絕對有好處的。〕



 我們學佛,研究佛法,每天廿分鐘,再忙都要靜坐最好不要間斷,為什麼不能間斷?因為你一間斷心海裡頭就全是波浪,沒有平靜的水;我不間斷有廿分鐘的心靜如水呀!這時我就充實一點心靈的力量;如是這樣,每天坐廿分鐘,坐的不好也要坐,天天照常坐,坐的時間久了,剛剛說的〔無作妙用〕,就會自然的出現。

如是因,必感如是果。最後總會給你幾分鐘的平靜法樂,能得到佛法的好處,也是對你的人生有了幫助,那就沒有白學白修。



〔我們心的本體如同大海中的水,本來沒有波浪也沒有風的。〕

但我們人一天在風浪裡頭過日子。我們試看人生幾十年,都在這風浪裡頭過呀!過多了的話,對我們沒有好處,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把它減少,減少再減少,就這樣去觀照自己的心。



 佛法沒有別的,就在你的觀念上,觀念就在你的心靈上,從你的心靈而發出來你的觀念,用你的觀念去反觀你的心靈,心生法生,法生心生。只是,和以前沒學佛時用心的方法不同就行了。很簡單,你說不會修行,這還不簡單碼?再講一點,我們凡夫,剛才說的,這個妄心有兩方面,如果往不好的那邊去發展,就會有不好的果報,所以有些地方很需要我們注意、小心的。



 我們平常說,我們有貪心、瞋恨心、愚癡心,這是最根本都知道的。我們貪心的力量要來的話,那可控制不住啊!例如每天報紙上,多少都有點壞消息。為財害命的、為色害命的、為賭博吵架的,這個不是沒有啊!

不管中國、外國,這個〔貪〕的力量一來就不要命了,明明知道有生命的問題都不管啦!因為控制不住,那是什麼意思?〔那個力量,叫做『業力』。〕



〔跟著業力跑,最後受苦的還是自己。〕

我現在講一個過去的故事,是佛經裡頭的故事:

過去有一位國王,叫做頂生王,這個頂生王做了國家的國王了,他把國家治理得非常的好。人民安樂、國家太平,真是國泰民安。這個時候,天上的帝釋天(我們平常叫做玉皇大帝的就是帝釋天王)被他感動了,就來到人間,找頂生王。他說:『你把人間統治得太好了,我在天上看了都很開心,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當天王就希望你們人間太平,你把人間治理的太好了,我把你帶到天上去看看,好不好?』



 頂生王說:『好啊!』。又說『我上不去!』帝釋天王說:『你上不去,我有辦法,你跟我走,你閉上眼睛跟我去!』一下子到了忉利天上,佛教講三界二十八重天,它還是第二重天呢!頂生王一看天上,都是七寶啊!不像我們人間都是磚瓦木料,那兒全是金銀琉璃等造成。『這個天宮真莊嚴!』頂生王看了直讚歎!『這裡比人間好啊』帝釋天王說:『你看這兒,你喜不喜歡?』他說:〔我喜歡!〕天王說:你喜歡,那這樣好了,我當天王,我是主人!今天你是客人,我這個天王的寶座,我們兩人來坐吧!



 天王的寶座是很大的!他說:『我們兩人一人一半,你坐一半,我坐一半,給他們這些天人看一看。』這時頂生王很高興,坐在天王的座上了,起初一坐很高興;坐了一會兒啊,他打了個妄想,打了個什麼妄想呢?起了貪心啦!他起了個什麼會心呢?『不如我一個坐好了,我看我就替你好了。』只是這樣心裡想,沒說出口啊,頂生王一動這個貪的念頭。就從天上一個筋斗下來了,釋迦牟尼佛說到這兒,當時對他的弟子說:『你們知道這個頂生王是誰啊?』



弟子們說:『不知道!』佛說:『就是我呀』

希望我們各位不貪,要懂得知足 知足才會常樂!因為貪心起來是沒有邊界、沒有止境的,永遠沒有完的。但是要想知足不貪,是非常需要我們這個『心靈的力量』啊!今天就請到這兒,謝謝各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