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2.2  二、坐禪會中的開示

12.2 二、坐禪會中的開示

p_4-01.GIF

智海法師主講

弟子賢華記錄



  今天是坐禪會的第二天,還有半天就結束了,你們有些人是第一天來參加,有些人是昨天、今天都參加,每個人的體驗可能都不一樣。古人有幾句話說:

〔十方同聚會,各各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十方同聚會〕就是說大家是從各個不同的地方來這裡一起修行、用功。



〔各各學無為〕意思是說我們同聚在此,是來學習〔無為法〕的,世間法叫做〔有為法〕,是有作有為,有生有滅的:〔無為法〕走出世間法,是與作無為、不生不滅、無始無終的,也就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不生不滅的自性、佛性。

我們來學習,要悟到、找到這個無為,也就是〔明心見性〕,那要看自己怎麼用功了。各各學無為,並不一定最後都能同時得到無為。如果大家一起修行,只要有一人得到無為,那個道場就會〔名揚古今〕了。後世就會有很多人效法他,所以這個地方叫〔選佛場〕。



  我們每年大年初一都有個〔選佛圖〕遊戲。選不到佛的人,心裡都很緊張、著急,那還只是個遊戲。現在我們是真的在選了,選自己心裡頭的〔佛〕,看誰先得到真正的好處,找到自已。

〔怎樣找到自己呢?〕



  〔心空及第歸〕在這選佛場也就是禪堂裡,要把心都空了,要把握萬法皆空這樣的方向,大家在這裡要成佛,誰心空了,誰就成佛。

禪堂裡的開示,有時不是講很多,只是一言半語的提醒著,看你往〔道〕上走了沒有。我們以前在北方打禪七,那個地方還沒有這裡大,但是有五 、六十個人跑香。跑的時候,人擠人,都跑不開。禪堂的主七和尚叫真空禪師,他是北方一位禪宗的宗匠,專門參禪。他說: 〔你們往人身上擠什麼,儘往〔障礙處〕走,往〔空虛〕走嘛!〕

他這一點醒,我一直到現在都忘不了。他讓你往〔空處〕去,不要往〔障礙處〕走,〔空虛〕沒有障礙啊!這就是佛法。我們人一天到晚都是往〔有處〕走,不肯往〔空虛〕走,有處就有東西,有東西就有障礙。

所以佛法叫我們往空虛走,〔心空及第歸〕,心空了,就中狀元了。好像〔狀元及第〕就到家了,但是及第前的用功,可不是那麼簡單。古人又有幾句話說:

〔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時休。〕



  修行的人最重要是要認識我們所走的路:

〔是不是正路?〕

〔是不是無為的路?〕

〔是不是出世間法的路?〕路頭要是認錯了,愈走愈遠,要是認清楚,就順路歸家了。現在信佛的人很多,可是真正認識佛法,正信佛法的人少。就是認識了,修行起來還要一大段功夫,光是認識還不行。認識的人多,修行的人少;修行的人多,真正得到利益的又少。



  好像我們打坐、跑香,有的人腿痛,有時打妄想,有時昏沈,想睡覺。我們現在一天大約坐七次,其中能夠真正好好的坐到三次,就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

在禪堂裡,一天到晚坐香、跑香,你每天可以得到二支好香,就算是很好了。要是支支都得到好香,那就快開悟了。所以修行不容易,除了心要靜下來,最重要是要認識路頭。



  認識路頭就好像有了本錢,有本錢什麼時候想要做生意都可以去做,沒有本錢,想做什麼也是沒辦法的。

〔修行也是一樣,認識了這條路,就是了生脫死的路。〕

〔所以路頭若識得,生死一時休;若不識得路頭,一動又是個生死,又是個障礙!〕



  認識路頭有二個方法:

〔一是依止一位善知識,他說什麼你做什麼,不能有自己的主見,要完全跟他走。〕但是這種善知識現在很少,因為真正正確明白的修行人並不多見。

〔第二種方法要多聽佛經,多看佛書,還要以佛法研究佛法。把自已的思想、主觀都放下,佛經裡面說什麼就是什麼,不要有自己的主觀思想。〕

這樣薰習人了,把以前的思想都沒有了,現在的思想都是佛經裡頭的思想,才是正見、正思惟,以正見正思惟去修行,這就是〔依教奉行〕。



  中國佛教裡的禪宗是教外別傳,不是依教修禪,依教條禪是如來禪,教外別傳是祖師禪。祖師禪一定要有善知識指導比較好。我們現在是用禪堂的規矩跑香、坐香,這是祖師留下來的規矩,但是我主張是用禪堂的方法,打坐用功。

譬如說我們不用〔念佛是誰?〕的方法,而用〔調息〕的方法。調息的修法也是禪,它是五門禪裡最基本的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和佛滅度以後,在印度和現在的南洋、緬甸、斯里蘭卡等地方,他們修的屬於〔數息觀〕的調息,簡單的說:

〔就是看呼吸,但是也不是那麼簡單,愈看裡面愈有變化,完全看你的經驗。〕

〔我們為什麼要用這個調息法呢?〕因為我們眾生是妄想多,心散亂。佛經說:

〔多散亂心的眾生要用『數息觀』,它能讓你心不散亂。〕也就是對症下藥,同這個方子治我們的痛。



  如果修的好對我們很有幫助,能讓我們得到禪定。求生西方的法門叫〔橫超三界〕,不求生西方的法門叫〔豎超三界〕。〔豎超三界〕就是從人間修,得到四禪、八定、非非想定,以後出三界。

〔但是〔豎超三界〕這種法門要修的好是多麼困難呢?〕不要說能得到色界天上初禪、二禪、三禪、禪的定,佛經裡說:

〔欲界的六層天裡都是沒有定的,要離開欲界,還沒有到色界天之前,有一個地方,那是頭一個定,叫做『未到地定』。〕

如果你得到那個定,打坐時身體的感覺就像雲在空中飄一樣,不見身首,不見床物。頭一步的工夫要得到這樣才算開始,我們不要以為這樣就很不得了,那再往上一步一步的修,得到〔四禪定〕時連呼吸都會停止。



  得到〔初禪定〕時,語言沒有,不用講話了,所以是很難的。但是現在的人好奇,喜歡神通,喜歡出竅,又喜歡看到過去、現在、未來,這是不明白因果。

佛教講究因果,這是很重要的。你沒修那個因想得那個果,全都是魔業。

〔沒有種瓜想要得瓜,那個瓜是變戲法的東西,那裡是真正的瓜呢?〕

〔沒有種豆想要得豆,那個豆是有毒的,絕對不能吃的。〕所以我們不顧自己的修行,連工夫都談不上,就想忽然間看到什麼,如果一旦真看到什麼了,那個不是你啊!你不要高興的太早,那是魔啊!或是自己過去的業障,或是外來的東西。



  這些情形我們是見得多了,現在每到外面弘法,有時都會見到一、二個這樣的人,這些都是有問題的。他沒有問題時,偷偷的去弄這些東西,等到問題惹上身了就來找我問,我說那時就晚了。

眾生就是好奇,沒有辦法,所以古來祖師都讓我們〔老實念佛〕,調息好了,在念佛時,念一句就是一個真正清淨的佛號,那個力量是不同的。散心念佛,雖然也有功德,但是功德力量小。



  如果你一句佛號,一直不停的念下去,這叫〔一門深入〕但是一門深入也要小心:

〔什麼叫『一』?〕

〔什麼叫『門』?〕

〔什麼叫『入』?〕

〔什麼叫。『深入』?〕都要好好研究,能不能做到呢?

〔一門深入〕,是最難的東西,不用說別的,我們在這裡跑香、坐香、吃飯,坐一天就煩了,坐二天、三天就不耐煩坐不下去了,那能叫〔深入〕嗎?如果真能深入,坐十年都不會變的。 古人聽水聲聽三十年,頭十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十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後十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了。就這樣聽得把大自然都起變化,到最後突然一下子就開悟了。



  沒有這些經過,你就坐在那裡老想開悟吧!開悟吧!這都是妄想。所以古來祖師講:

〔修道先學死人〕有一位禪師叫〔死心禪師〕,他就是用死心的功夫,要大死一番之後,才能夠大活。也就是〔把我們無始以來,種種業障、習氣種子,通通都死了以後,剩下來的東西才能活,不然活不了。〕



  我們修調息法,這是五門禪裡最基本的功夫,但我們的目的還是要求生西方。你把息調好了,再念〔阿彌陀佛〕,或者是同時念佛和調息,或者是念佛念不成再來調息。



〔我主張你們就這樣調息、念佛;念佛、調息,這裡就有止、有觀,看你怎麼運用。〕



  所以,法門只要選擇一、二個,一個是正行,現在有人弘揚人間佛教,這種法門是〔豎超三界〕,但是按佛說,末法眾生修這種比較難。並不是一天到晚做慈善、辦教育就是佛教。這些是有為法,不是無為法,人天福報是有,但是能不能超出三界還是個問題。



〔人間是否有佛教呢?〕



  如果人間有佛教,那就是說佛法不離世間,但是還要加一個〔覺〕字。不離世間還要有覺悟心才有辦法,我們在做的時候,是不是有覺悟心,這個問題就大了。念〔阿彌陀佛〕又不同,〔阿彌陀佛〕的意思翻譯出來就是無量光覺、無量壽覺,念一句有一句出世間的功德。〔我們的心是因,『阿彌陀佛』是果,以我們的因心,念佛的果覺,在一句佛號裡,有因有果。若有信心,照著這樣去做,將來是因 果相契而不相違背的,中間不會出岔,這才是最後的目標。〕



  如果我們在中途,時候未到時,就老是有些妄想,一會兒想做這個,一會兒想做那個,到最後〔沒修好,結的果〕也就沒有力量了。〔好像我們種玉米,苗都沒長好,怎麼會結出好果呢?〕所以我們平常就要好好培養,才不會到最後來不及。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是絕對不會錯的。古來祖師有很多實際用功經驗的故事,我們昨天、今天都講了一些,相信大家也都聽過了。



  多聽佛法,多思惟,多修習,這種多聽、多聞、和思惟的佛法,是較初步的,世間也有。世間的各種學家,如科學家〔哲學家等;他們讀了很多書,叫〔聞〕,他們也研究,叫〔思〕,但他們沒有〔修〕。



  〔佛教叫人聞、思、修,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我們依照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去修,絕對不會錯。我們現在跑香、坐香叫做修,禪在印度話叫禪那,中國話叫思惟修,就是正思惟、正修習,這樣用功夫才是修,沒有聞、思的修是盲修,就像閉著眼睛走路很危險,這就是不認得路。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從聞思修人三摩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