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3.  心靈的甘露

13. 心靈的甘露

p_4-01.GIF

主講:智海長老

時間:1992年11月

地點:香港沙田大會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今天有這樣一個殊勝的因緣,在沙田大會堂和大家一起研究佛法,非常難得。

 

  今晚講的題目是「心靈的甘露」「什麼是心靈的甘露呢?」歷代祖師,歷代高僧大德,他們的修持,他們對佛法的體驗,這是心靈的甘露,不但自己充滿了法樂,而且還能以這個甘露遍洒人間,利益後世,給我們後來學佛人做一個好模範,這是我們要知道的。這種心靈的甘露在修行中,只要嚐過一點點也好。第一、好過沒有嚐過,第二、對這心靈的甘露就有信心了。從這一點心靈甘露的體驗,可以推想歷代祖師大德,及至那些大阿羅漢,大菩薩乃至於十方諸佛,他們的心靈甘露就更不可思議了。可以遍洒三千大千世界,充滿世間。這諸佛菩薩的甘露是洒到人間來了,但是我們能不能得到這些甘露呢?這就在於我們自己了。

 

  或許有人會問:「諸佛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智慧,他們洒下的甘露為什麼我們得不到呢?」

 

  我打一個比喻就好懂了。我以前在親近倓虛老法師的時候,他老人家講經每每講到不好懂的地方就打一個比喻。他有幾句話:「佛法是難明白的,比喻是好明白的,以好明白的比喻,比喻難明白的佛法,使那難明白的佛法也好明白了。」我們親近善知識的時候,不一定把牠的話都記在心裏,但只要隨便記上幾句,幾十年都忘不了,而且愈來愈有用。這就是善知識給我們的甘露。現在,我再來回答我們為什麼得不到佛菩薩洒下的甘露呢?我用比喻來說明:我們在學校請書,同一班級的同學都是聽同一位老師講課,但有的同學考了頭三名,也有同學考最後一名,還有人聽不懂老師講的什麼。在老師來講,他沒有分別教這個學生、不教那個學生,要這個學生懂、要那個學生不懂,老師講課是一律平等的,但學生有聰明有不聰明的,有的留心聽有的不留心聽,這就有差別了。也就是說我們眾生有的有智慧有善根,過去有栽培過,今生就會得到佛法的利益。

 

  假如我們過去栽培得不夠,或者智慧不夠,得到的佛法利益就不同。還有人根本沒有善根,過去從來沒有栽培過,那麼就是對於佛法沒有結到緣的眾生。佛法是平等的,諸佛是大惡大悲的,絕對不會只度這些眾生,而不度那些眾生。像地藏菩薩所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警不成佛」,就是廣度一切眾生。或許有人會說:「人家有善根,我沒有善根,我沒有栽培,我要學佛很難哪!」於是就放棄不學了,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呢?他有善根,這是他過去所栽培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我沒有善根,我今生培養,今生種善根。他前生培養,今生有善根,我今生培養,來生有善根,不是很符合科學邏輯嗎?所以我們不要放棄。他聰明讀書比我快,我沒有他聰明我讀得慢,我還是努力用功讀書,將來我也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不然的話我就永遠是一個愚痴沒有學問的人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心,我們的心靈不靈呢?有的人很靈,很有智慧,有的人修到最後有神通智慧成佛,這就空到家了。那我們的心為什麼不靈呢?就是我們的心沒有用甘露去灌輸它,所以不靈。現在我們要用甘露來灌輸它,慢慢把它滋潤起來,它能靈了,所以叫「心靈的甘露」。也就是要把佛法的道理灌輸到我們的心裏,我們就有「甘露」了。



第一、再說「甘露」,農民在春天下了種子以後,如果天一直不下雨,農民望看天,

   希望能馬上下雨,北方人叫「望天打卦」。不下雨,到時侯沒有收獲,就沒有

   飯吃啦!所以在乾早的時候下的雨,農民把它看成「甘露」一樣,叫「甘露

   雨」,它能救命啊!

第二、這甘露的意思,是「起死回生」。在人有重病的時候,不知道周什麼藥能治好

   病,病人非常痛苦,家裏人和親戚朋友都替他著急。正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好

   的醫生,帶了專門治這種病的藥,一吃就好,這就叫「甘露妙藥,起死回

   生」。這也等於甘露能救人的命。

 

  今天我們聽到一位居士講一件事,聽了心裏很難過。有一個小女孩,十歲,長得非常莊嚴,但突然間生病死了。母親哭得班也不能上,親戚朋友個個都哭。像這樣的情況,在美國也常發生。這種病以前少,為什麼現在有呢?我想是空氣的污染和眾生業障有關,希望大家平時多多念「阿彌陀佛」只有念佛才能往生西方,不然的話空來人間走一趟,好可惜呀!

 

  我在美國.二十多年了,以前的人信佛是神佛不分的多,不了解佛法的人多:現在的人,文化教育水準提高了,受了高等的教育,信佛的人也多了。但是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知識學問有了,但要他念阿彌陀佛可不容易。他說:「我們要知道到底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在哪裏?佛不是在心裏頭嗎?為什麼要老是念阿彌陀佛呢?」問題很多。把念阿彌陀佛的功德給障礙住了,就如我們平時所說的:「道理懂了做不起來,知易行難。」

 

  比如說對於父母要客氣要孝敬,這個誰都知道,但是現在的人要做到就不容易了。人長大了,離開父母愈遠愈好。在美國,結了婚不但不想在家裏住,連這個城市都想離開。比如在香港的人結婚以後,大多不想跟父母一起住。「生了病你們自己去照料吧I我路遠不能常回來。」所以容易的事也會變得很難。

 

  我們中國是以大乘佛教為主的國家,大乘的佛教當然超過小乘。可是我們卻把小乘都忘了,往往忽略了小乘的基礎。比如說最初的三皈五戒都是基礎。我在好多年前人家說我不發大心,說我是學小乘的,而我現在還覺得學好小乘很難哩!比如說我們念佛要調息,這是小乘的觀法,大乘是天台宗一心三觀,華嚴觀、唯識觀,實在不容易。所以我自已有兩句勉勵自已的,就是:



「修行必自凡夫起,悟理須究最上乘。」



  這就是說,修行要從凡夫開始,要明白道理是越深越好。道理明白在心裏,修行必須一步一步走。明理是眼睛能看,走路腿軟可不成。眼睛可以看得遠,路還得一步一步行,並不一定能夠做到眼睛看到那裏你就能到達那裏。比如在九龍,你可以看到香港,隔了一重海,你還沒有到,還要坐船呀!這是說,要修持佛法不能著急。現在科學突飛猛進,一天天不同,有人最好五分鐘就把什麼道理都弄懂,就成佛了,「欲速則不達」,沒有這種便宜的事的做事情都必須要有時間,時間少要得大利益是不容易的。要學佛時間不夠怎麼辦呢?最要緊是合理分配時間,每天十分鐘總會有吧!但是在這十分鐘裏你要認真地看佛書或者念佛,或者靜坐。每天十分鐘,不能間斷,要像吃飯一樣重要。這樣過了一年以後,就會產生一種效果,就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你身上感應到,如果妳不用每天十分鐘的功就會難過,它的反應是這樣,各位不妨試一試。



  還有一種情況,世間的人都有一種貪心,學佛的人貪心不同。比如說念「阿彌陀佛」,他說還要念「觀世音菩薩」,待一會又要念「金剛經」,念會了「金剛經」又說「地藏經」功德大,要念「地藏經」,念了「地藏經」又念其他的經。他上了班,還要做家務事,「經」來不及念了,煩惱起來了,這部經那部經,不念又難過,念又來不及「沒有學佛倒沒有這個煩惱,現在學了佛,「經」又念不過來,好煩哪!



  在六祖壇經裏,有一位整日念「法華經」的,名叫法達。但是這名字起錯了,應該叫達法,要通達法華經裏說的什麼,就沒有障礙了,經很多,道理卻都是通的,你把一部經念過了,其他經都通了。把一句「阿彌陀佛」念靈了,得了「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其他的三昧,一用功就得到了。你如果今天用這個功,明天用那個功,就「樣樣通,卻樣樣鬆」,樣樣都做不成了。我們學佛法要知道這個道理。佛法不在於多,要懂。懂一句就是一句。倓虛老法師說過,我四十多歲才出家,佛教裏那麼多的名相,我怎麼來得及學呀!我只能走小路,不能去繞大圈兒啦!



「什麼是小路子呢?」



  就是把最要緊的地方,我非要弄懂不可,不在乎多。弄懂一樣就是一樣。老法師說,你有三言兩語,一四句偈,你要能弄懂了,明白了,或者能開悟了更好,那麼其他的佛法你就都能夠明白其大概了。



  現在,我們再回到「心靈的甘露」這個主題上來,所謂甘露要能淋在我們心裏去才是,淋不進去就不通了,不通就沒有甘露,乾燥無味就不受學佛了。這就是沒有得到心靈甘露所產生的現象。如果得到了佛法的甘露,叫妳不學你都不肯,好像小孩吃糖,一樣吃不夠。如果得到佛法的甘露,要你不飲都不行。你愈飲愈好,還嫌不夠,那就成佛有希望了。佛法的甘露淋在身上比什麼都快樂,那時侯叫妳不念阿彌陀佛,叫妳不看佛經,誰都擋不住你,那時候就好辦了。



  現在我從淺到深分幾個層次來講,道理很淺,但作為一個學佛的次第,或許對諸位有些幫助。

第一、人從小孩初生開始,我們的心靈好像幼苗,很小很嫩,要怎樣培養呢?必須經

   過父母養育,每天穿衣照顧,經過幾年的時間才能長大成人。這時候的心靈甘

   露是不能離開父母的,是父母保護我們的,我們最信任的就是父母,所以我們

   一定要報答父母的養有之恩。這比喻我們學佛的第一步,需要信心,需要了

   解。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家修行成佛,他不說妄語,說的都是真實的話,我們

   要相信。對於佛說的道理,我們要了解明白,這是第一步。但是有人說,過去

   學佛單一的信,只知道拜拜不知其它。但現在對佛法有了一些了解的人,信心

   反而不如過去不了解的人那樣誠懇堅強有深度。佛經裏說要深信,什麼叫深信

   呢?就是要滲透到你的心裏去,這樣才能真,才有感應,才能消災免難,逢凶

   化吉,有這麼多的好處,都是由信心而來的 不一定是從了解而來的。這是好

   的一面。還有人信得很誠懇,石頭也拜、大樹也拜、土塊也拜、牛鬼蛇神都

   拜,而不是拜佛拜菩薩,那就是「迷信」了。這容易給人對佛教帶來誤解。這

   不是佛教真正的信,必須要「正信」才對。再說「了解」,是不是「了解」不

   對呢?不是,了解佛法很好,但了解裏面要有信,如果信心不夠就會增驕慢、

   增愚痴,所以我們的第一步基礎要打好能了解,這才是正信的基礎。

 

第二、好似小孩在童年時期,十多歲從高小到中學的時期,也是父母最耽心小孩的時

   期。好像牆上的草,隨風倒,東倒西歪站不住。這時候必須有好的栽培、好的

   灌輸,否則遇到壞的小孩引誘就不好了。好的教育、好的栽培就等於給他灌輸

   甘露一樣。在美國,常常有同學帶同學去吸毒,瞞著家裏不讓父母知道,這種

   情況不在少數,所以在童年時期的教育的選擇,對小朋友來說非常重要。

   我們學佛的第二步,是聽佛經、閱正法,我們所聽的佛法道理,其佛經裏的道

   理不矛盾不違背,所聽的法能灌輸我們的心靈。但是現在的人,尤其在美國,

   好奇的多,以邪為正,邪教用的方法很誘人,給你看一下神通,表演一下氣

   功,就有好多人相信他,這些人比信佛法的人還多。直到後來有些人覺悟,走

   出來了,有些人想出都出不來,還有更多人不想出來,以為它是對的。但是我

   們正信佛法的人看來,很可惜,很多好人誤入那裏去了,所以聽經聞法實在是

   很重要的。



第三、是成人的時候,從十八歲開始,這些才成年的人,年輕、血氣方剛、身體好、

   做事快,但是性情急躁,容易出差錯。這時需要良朋好友能幫助他,給他指出

   是好是壞,這就是好的甘露。如果正在生氣煩躁的時候,來了不好的朋友,從

   旁慫恿,那就不好了,所以這時候交朋友很是重要。這比喻說我們學佛的人要

   有真正的善知識幫助引導我們,這才是真正的甘露。佛經裏常說:「善知識者

   是大因緣」,我們要學佛成佛,旁邊有一位懂佛法的善知識,拉我們一腳踏上

   成佛的正路,不會走錯路,就會走得快,還能避免種種障礙,這都必須依靠善

   知識的幫助才行。



第四、待我們到了中年要創業的時候,要想有所發展,這是會有困難的,常會碰壁而

   起退心。遇到這種情況,回到家裏,常常會向妻子兒女等家人發洩怒氣,這時

   候家庭的安慰就是甘露。做太太的千萬不能再責備他,要輕言軟語安慰他。相

   對的如果做太太的遇到不如意的事回來,做先生的也要安慰她,體貼她,這樣

   家庭就和睦,才會快樂。所以家庭的溫暖就是這樣從小事而來的。孔夫子說:

   「小不忍則亂大謀」。家庭的快樂必須注意從說話的禮貌等小事開始,不說錯

   話,軌不會傷感情,家庭就和睦,大家都身體健康,吃飯也香,做事也就更有

   精神了。



  所以,學佛的人忍受因果報應是甘露。比如說在沒有學佛以前,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能忍受,不相信因果,現在學了佛,我能忍了,但怎麼還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呢?於是就懷疑了,以為佛菩薩對他不慈悲。我們應該明白,你今天學佛了,難道過去的賬不要算嗎?以前欠了的錢,學了佛不是更應該要還嗎?前生我害了他或得罪了人家,今生他打我一下罵我一句,還了就算了,並不是怕他呀!我是忍耐、還賬,我不再造將來的因啦!這樣一想,就沒有什麼不甘心了。我學佛是修將來,過去的漲我現在還清。一方面還賬,一方面修自已的將來。



  過去的賬今天在還,今天修的因要將來才能得果呀!才種下因就馬上要得果,就不符合因果的道理啦!「學了佛不要一遇到什麼,就怪佛菩薩,以為學佛有問題,就不學佛了,這就不對了。



  人皆會老,過去的人老了靠子女的孝順照顧,這是老年人的甘露。現在的人老了,心裏很空虛,有子女的孝順,心裏就有了甘露。如果子女不孝順,離開很遠,雖然有飯吃有房子住,心裏老覺得很煩,很痛苦,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是老年的苦。這時候不管你學不學佛,都要萬緣放下,自己修你自已的心。把以前幾十年的事統統放下不要去想,想也想不完,越想的多頭腦越發脹,過去就讓它過去,把它忘記,不要想了,要「放下」。老是在想,還是擔著過去的事,就沒有放下。如果你不想了,就好似把一副重擔放在那兒,人生也不過如此了,想也是白想,不要把自己的心態勞累了,給他休息休息吧:就這樣自己勸自己,自我安慰,一句「阿彌陀佛」最好不過了。



  在美國有一位老婦人,丈夫去世了,有一個兒子,兒子也在工作,自己可以生活。但這位中國婦人不懂英文,領養老金不會簽名,叫他兒子代她簽名領回養老金。起初兒子很高興,覺得媽媽待他真好,等到兒子把財產得到了,養老金也每月拿到手了,不到兩年,這個兒子就不管他母親了。母親說「兒子呀!你給我點錢,我想要去買一點麵包吃!」但是兒子不理她。有一天這個兒子被說多了生氣了; 「這個老媽子老麻煩我,真討厭!」就說:「好吧!今天我帶你去買。」把媽媽帶到一個地方,居然把母親頭朝下扔進垃圾桶裏去,就走了。美國的垃圾桶是很高大的,後來人們聽到呼救聲把地救起來報了警,於是養老金不給兒子代領,但這位老人勸她念佛還不肯念呢!你們看!多可憐呀!



  今天就請到這裏了。謝謝各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