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8.  佛音偏大千

8. 佛音偏大千

p_4-01.GIF

主講:智海法師

時間:1988年

地點:佛山寺般若講堂



佛 七 開 示(1)



 今天是一九八八年打佛七的第一天,般若講堂自一九七二年成立至今,每年都七一次佛七。按佛七的規矩,每天講一次開示。今天一方面講開示,另一方面答覆問題。



 來參加佛七的居士們,有的是初學佛、有的是久學佛,所見所聞各有不同,我們大家共同研究一下。

有一位居士從未參加過佛七,她問:『為什麼要打佛七?』

『是否超渡祖先?』

我現在為不知道的人解釋一下。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有兩千年歷史,現在又從中國傳到美國。我們所修所學都是中國傳統的佛法,有的偏於理論、有的偏於修行,偏於修行的也有理論、偏於理論的也有修行的方法。



偏於修行方面的,中國佛教中大家公認的有兩個法門:

一是禪宗

一個是淨土宗

打佛七是屬於淨土方面,我們在這個共修中以精修行為主,可以說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平常在家一個人念經拜佛是絕對比不上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互相勉勵的加工用行的修行的。



 「念佛法門」在中國有一千多年歷史,仍然那麼盛行,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不管上根、中根、或下根性的人,都能接受這個法門。連文菩薩、普賢菩薩在經中都讚歎念佛法門。普賢菩薩最後都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甚至世間上之愚夫愚婦,以誠心去念阿彌陀佛,亦都會有感應,最後阿彌陀佛也來接引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話又說回來:

「打佛七為什麼要七天?」

「這個『打』字有何意義呢?」

『打』:是規定之意,規定一個期限。所謂「打佛七」是規定七天。在佛經上各有說法不同,有的說修行規定三個星期、有的規定七個星期(四十九天)、有的三個月(九十天)、甚至一個星期亦可。一般來講,七天較為通行。佛七可以打一個、甚至五個、七個都可以,定一個期限剋期取證。



 平常修行,各人環境不同,有的事務很忙。能夠放下萬緣而專心到此處打佛七,以修行為主,實在不易。甚至有的從羅省(L.A)來參加佛七,把家裡的事都放下,這個發心真不容易!雖然羅省離舊金山不太遠,也不算算太近,這種發心才更顯得難得呀!



 佛經裡處處讚歎發心功德,祖先當然會得到好處。我們這一念心需要去「發」|「發起」、「發動」。各位都吃過綠豆芽吧?「為什麼叫發綠豆芽呢?」「怎樣發呢?」需要淋水、陽光和溫度等等,豆才出芽、出芽的豆必有心,無心就發不出芽,我雖然不會發豆芽,但是知道這個原理。



 各位看看「心」的重要性,我們「心」沒有「發」的時候,它隱藏著看不出它的力量及成份,如果發動那個「心」,就能夠生出不同的作用。



 「『心』如何發呢?」它需要助緣、需要佛法中的甘露水。佛經上講最重要的是「善知識」和「佛法」。「聽經」、「聞法」、「看經」都是我們的好助緣;佛法如同甘露水,能滋潤在無量劫乾掉的心田,如同天乾旱一樣,一點一滴的水都有幫助,水雖然不多亦會顯出來有水份,總比沒有好,而大地草木聽聞佛法都能得到滋潤。現在聽聞佛法,念阿彌陀佛,有些人覺得念來念去卻未得到大效果,但是當遇到沒有佛法及念佛的環境時,你便會憶念到今天種下的「念佛情境」。



 現在答第二位居士問的問題,她問:「念福是屬於修福或修慧呢?」

我答是:「念佛是福慧雙修。」現在分開來說,哪一個是修福?哪一個是修慧?拜佛是偏於修福,「禮佛一拜罪滅沙河,念佛一聲福增無量。」,這樣念佛就是念佛、拜佛就是拜佛,便屬於修福了。如果在念佛時觀想阿彌陀佛的種種功德及其光明,那便有智慧在內。比如說在拜佛時觀想虛空有無量無邊的佛菩薩,及觀想極樂世界的殊勝境界,如同佛說的境界皆現在眼前,心中明明白白,這樣就有智慧了,所以念佛拜佛是福慧雙修的法門。



 在十六觀經(即觀無量專經)有十六種觀法,最好是觀阿彌陀佛的眉間白毫相光,即是佛的兩眉中間之白毫相,觀此白毫右旋宛轉、八楞內空、如同明珠一般的光明;這樣觀想能把精神集中,修行第一就是要放下外緣,把神集中才有效果。好了,今天講到這裡,下次再講。



佛 七 開 示(2)



 今天是佛七的第二天,本來想講深一點的道理,但我看有些參加念佛的人比較少來佛堂,可能有很很多通俗的問題不知道,我現在為大家解釋一下。



 「人死後是否一定變鬼?」「或者人死後是否一定會變人?」其實都不一定,人死後變鬼不變鬼、變人不變人如何決定呢?佛教是講因果的,在生修什麼因,死後便感什麼果。只要我們好好念佛,就算未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發願來生繼續修行,因為我們有念佛的功德,死後也不會變鬼。



 在宋朝有一位禪師,他未出家前是一位高官,負責國家的稅務。但他收到稅不交給朝廷,而去買龜魚放生,後來被朝廷發現了,說他私吞公款而判了死刑。那時死刑是用刀砍頭的。在他將要被砍頭的那一剎那,他心裡想以自己一條命,換來那麼多的生命是很值得的,一點也不感到砍頭的害怕,說也奇怪,刀一下去,刀斷了三節,頭卻沒砍斷。

在古時侯是不能再下第三刀的,執行的人便把這情形稟告上級,那時的人很有道德觀念,認為此事必有原因,上級便問他:

「為什麼被判死刑而面無恐怖?」

「刀一下去刀斷三節,這是什麼原因?」

「有沒有做虧心事?」

他回答上級:「所有的公款是為國家解災難,買龜魚放生而不是私人用掉了,能以自己一條生命,換來那麼多生命!死也甘心!」他又說:「我雖然犯死刑,而一刀未砍死我,反而刀斷了,這就是我的感應,所以要相信佛法。」



 他這樣一說,上級聽了之後,不但覺得很有道理,還放了他,恢復他的職位,還說牠是個好人,他知道自己不再判死刑,還回復了職位,便辭職不幹去當和尚了,出家的法號叫「延壽」。



 出家之後一天到晚學經典,讀經、打坐、修行,那時侯念佛法門和禪宗很盛,他決定一門深入,便以抽籤的方法來選擇修行法門,籤上寫著「淨土宗」、「禪宗」等二種法門。說也奇怪,他一連三次都抽到「念佛法門」,從此以後一心念佛,住在杭州一個小山上名叫「淨慈寺」的廟裡。



 今年(一九八八)年我率信眾朝山還去過那兒,這間淨慈寺是專修淨土法門的,他抽到淨土法門,專心念佛,終於成功而得到觀音菩薩甘露灌頂的感應。他對大家說:「我要去了!」,一坐便往生西方了,毫無痛苦,非常自在。



 另一間廟有一位出家人不知道此事,有一天病倒,在夢中到了陰間,東進西逛,東看西看但沒有誰理他,突然看到閻羅王在拜,仔細一看,閻羅王在拜一位出家人的像,但看不清楚是誰,他便上前去問閻王在拜誰?閻王回答說:「在拜延壽禪師」到陰間那位出家人聽了覺得很驚訝,說:「出家人那麼多,你為何單拜他呢?」閻王說:『禪師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人。』



 他聽了之後,便從夢中醒來,從此證明「延壽禪師」其實是阿彌陀佛出現來人間示現的。平常念佛不覺得有感應,不曉得各位有沒有一種經驗。白天念佛顯不出其神通廣大,如果在夢中遇到可怕的事,一念佛當下就管用,你們可以試試看,我在蘇州整理藏經的時候,有一天做夢,掉在幾丈深的井內,我在井的幾尺深旁一塊石磚上站著很危險,一動就會跌下去,我趕快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說也奇怪,自己便跳出來了,我並沒有想往外跳就自然跳出來了,念佛在夢中很靈驗的。同樣的道理,人死亦如作夢,念佛能念到夢中都在念,是真正成功,將來一定有用。



 在念佛人來講,「心」是非常重要的,先看我們有沒有妄想,不要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這是口中念佛心未念,需要迴光返照趕快改過來。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有些人知道在打妄想而口仍在念佛,若是普通妄想還不大重要。最怕想煩惱的事,把煩惱鑽在念佛裡面無法出來,那就麻煩了。念佛是要我們覺悟,知道煩惱當下放下,不要再想它,專心念佛,有煩惱心就是染污不淨的,如果把煩惱放下,當下一覺,就是清淨的心了。我們的心隨時清淨,隨時不清淨,清淨心多了很好,如果不清淨心多了,那就要小心了。



 「如何去知道自己的心是煩惱多或少呢?」「我打一個比喻,如果全堂念佛人你覺得大部份都不滿意,都看著不很順眼,或沒什麼緣,都看不中,那你就要小心了。」換句話說,如果有很小一部份人你感到不滿意,但大多數都還喜歡,那還比較好些。我們應該常常反省自己,為什麼不好好念佛,而反而用心去分別同修蓮友中那一位順眼,哪一位不順眼;應該常常承認自己是不對的,如果不承認是自己不對,便很難改善人際關係,而且有危險性。在楞嚴經中有兩句話說: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這是指明我們在思想上、見解上有了錯誤,而以為是對的,鑽牛角尖而改不回來,雖然念佛還是危險,我們要知道此事,趕快放下,專心念佛!



佛 七 開 示(3)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光陰很快,佛七已過了一半,大家念佛念得很熟習,也上軌道了,念得也很開心,修行的助緣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平常較沒有那麼好的機會,一個人修行比較困難,所以現在有那麼多人一起共修,大家可以互相依靠,增長道心。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曾說大眾共修的殊勝:因為大眾比之、規矩縛之、楗槌摧之,互相鼓勵修行。我們現在念佛是仗自他兩力;自己力及仗阿彌陀佛的願力。



 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要把我們心中本有的佛,漸漸顯現出來。佛經有說:「人人都有佛性,名為『本覺』。」本來的覺性,人人都有,因為無始以來,被無名煩惱蓋住了,就如被黑雲遮住明月一樣,把我們本有的光明遮住了。



 「要從什麼時候才會漸漸顯現出來呢?」要從『始覺』開始覺悟,『始覺』是從『本覺』而來。即從發心開始,發心修行學佛,那便是覺悟。在開始的時候,「佛」、「法」、「僧」三寶是最重要的助緣。



 佛法在二千多年來,都是一代傳一代,前人為後人做助緣,所以助緣是非常的重要,在妙法蓮華經中說:「佛種從緣起」佛的種子,也要從緣起,我們念佛最後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有人問:

「念佛的人吃飽了飯求去死,活的好好的不幹,想死後的事,誰看得到呢?」其實念佛不是專為死後的事,現在就要做個人生的佛教徒,人在生時便要多念佛,比如你去屠宰場看看,再到念佛堂看看,就會有很大不同的感覺。



 如果一個人在發明無名火時,眼睛對著人看,那時他的眼睛都會出火,面會露出不吉祥、不和氣的樣子。如果到念佛堂看看,大家一聲一聲的念「阿彌陀佛」,個個都開心,面帶笑容,眼神都帶有慈悲,面孔沒有煞氣,非常溫和。這樣一句「阿彌陀佛」名佛號從心中自然湧出,念念都是好心、善心,這樣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和我們的行為。在佛教來講,外表上是一種「莊嚴」、「威儀」,在世間法來講,是一種「修養」,具有「高貴的氣質與風度」。



 念「阿彌陀佛」如果念到有一種法樂的享受時,這樣對本人會有很大的改變。我們不要跟別人比,就跟自己比比看,一定覺得自已有所改變,我見過很多念佛的人,現在已得到許多好處了。

念佛感應是很多的,我舉幾個例子:從前北方有一位老修行,很喜歡在山上住,他走到紅螺山西面幾里路的地方,那邊有一座山,名叫桃園背,山上全是樹林無人居住,他便留在那裡修行。每天都要到山下挑水吃,可是經過幾年的乾旱之後,漸漸無水了,他想一個修行人怎樣吃苦,也不能沒水用,因為連命都會沒有的,所以便生煩惱,覺得只好下山。可是他心中又想:

「韋陀菩薩曾經發願護持修行人的法,為何我現在無水他都不管呢?他到底護什麼法呀!我看我只好下山吧!」頭天晚上便去準備行李,明早預備下山了。

從前在鄉下地方,大部份都要挑井水吃,每日清晨男人出外挑水,女人在家弄早餐。當時懷柔縣北門外不遠,有一坐大井,大家都走幾里路遠到那座大井取水。



 有一天,一個年青人正在挑水回家,後面一老人跟著大喊說:「停著!我非常口渴,請你給我水喝。」那位挑水的的年青人便停下來讓他喝水,等他喝飽之後便走,可是那位老人又在後面追著大喊大喊:「快停呀!你的水真好喝,我還想再喝。」這樣一連三次,都讓他喝。那位挑水的年輕人便生氣說:「你這個老人真不懂事,我挑得那麼重,你喝了又渴,如果水那麼好喝,那你把水都搬回家吧!」

那位老人說聲:「謝謝!」便把井水帶走了,那位挑水的人再去挑水,回到井處,井已不見了,只剩下一個大坑。



 話再說回來,那位山上老修行,本來準備下山,他到了明晨突然聽到門口外面,好像有一個很大的重物放下來的聲音,老修行往窗外一看,原來是一座井。老修行聽到韋陀音薩說:

「給你你要的水!韋陀菩薩不護你法嗎?」老修行見到有井便不下山,繼續在山上修行了。



 初祖遠公大師,當初有一二三人在廬山東林寺修行,有四眾弟子,出家人比較多,大家在山上修行,居士的生活好像出家人一般,都修行的很好,他們到臨終的時候,都有瑞相。慧遠大師曾三睹聖像,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再說善導大師一生專弘「持名念佛」法門,度了很多人,也有很多感應。善導大師唸一聲佛號,口中便吐出一道光,到他臨終時候,在樹上站著便走了,多麼的灑脫!在他一生幾十年當中,單寫阿彌陀經,就有三十萬遍。他每次跪在佛前念佛,念到氣盡為止,這樣的修行,後世佛教念佛人公認他為淨土宗第二代祖師。



 我們現在用這樣修行念佛法門,已算不錯,可以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應該知足常樂。我們仿傚古人的修行,可能學不到幾成,因為各人的善根與發心發願不同的關係。總而言之,盡我們能力去做,不要懈怠,不要退墮!發願求生西方,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阿彌陀佛!



佛 七 開 示(4)



 時間過得很快,佛七都過了一半,我們念佛主要的原則是「離苦得樂」。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娑婆」翻譯中文為「堪忍」之意,生在這個世界就是要忍不忍還得忍。而西方世界叫「極樂世界」,都是快樂,與這個娑婆世界完全是相反的。



 眾生在婆婆世界,活一天算一天,對未來毫無把握。各位翻開過去歷史,如春秋戰國時代,或在六朝即南北朝時代。那時候的世界,各處都有戰亂,好像不打仗不成,這都是眾生的業障。



 在秦朝時代,有一位大將軍名叫白起,他很能打仗,不管打到那一座城市,都能戰勝,城市都被他佔據,表面看來像個英雄,在戰場上能有把握,可是死後之事,便毫無把握了。他死後墮落惡道,在漢朝時代,他正墮落在餓鬼道,他遇到一位禪師,便懇求禪師救他,禪師便問他是誰?他使講起他的來龍去脈,本來是秦朝一個大將軍,名叫白起,但死後墮落餓鬼道,非常之若,還有很多鬼很苦,求禪師為他們超度。換句話說,如果有和尚當初叫他不要殺生,免得死後墮三惡道,你看當時他會聽嗎?和尚也不敢對那些好打仗的人說這些話!反過來,現在白起請求和尚去救自已。所以呀!



 「眾生長果不畏因,果報一到後悔也來不及了!」白起不單只墮落為餓鬼,因為他殺業太重,心又毒,所以也曾墮落為一條大紅色蜈蚣,有一英尺長,非常之毒,怎樣知道那條蜈蚣是白起轉世的呢?因為在蜈蚣背上有兩個字寫著「白起」 不是別人寫上去,而是生出來便有「白起」二字。你看可怕不可怕?一般人見到蜈蚣還不把牠打死嗎?以免牠咬人呀!



 白起死後墮落三惡道受苦之後,就算轉了人還是苦。有一生轉了一個女人,可是到了二十歲便得大病,他人說,他原來是秦朝的一個將軍,名叫白起,因為過去殺了很多人,所以死後墮落三惡道,就算轉人,會轉為女人,到二十歲便命盡。她對人說︰『我二十歲就要壽盡,不但今生如此,將來也會再轉為女身,也是二十歲會死。不知多少生都會這樣,一面受苦一面出來。』當時的大將軍,千古無法挽救,業力真是可怕!



 世間上的殺業實在太重,都是貪殺、瞋殺、痴殺。在戰爭逃難時,世上好像各處都是戰場,成為一個恐怖世界。古德說『不怕什麼都不知,如能放下世上名利,懂得念一句〝阿彌陀佛〞那就是大智慧人。』我們念佛人要離苦得樂,只要「放下」,專修一個法門,就可以成功了。



 各位都念過阿彌陀經,有一位名叫周利槃陀伽,他本來是一位很笨、非常沒有記憶力之人、他與他的哥哥都出家。

哥哥是先出家,因為見周利槃陀伽很鈍,怕來會更苦,所以叫他出家,出家之後,當哥哥的教他四句偈,可是背了一整天也背過來,背前面忘記後面,背後面又忘記前面。哥哥便生氣,叫他回家不要出家,可是當弟弟的不願回家,歡喜出家當和尚,後來釋迦牟尼佛說︰

『既然他不願回家,便讓他留下,讓我教他一個方法。』佛問周利槃陀伽會不會掃地?他回答說︰『會!』

教他單念:『掃地!」便可,他很聽話的背這兩個字、背了三個星期,因為他極專心,後來成了羅漢。



 所以什麼都是佛法,能夠「置心一處,無事不辦」,他一心念掃地,別的不想,居然成功了。所以什麼法門都好,能置在心中,這樣心地法門包括一切法,一法亦具無量法,無量法不出一法,心一專,法法都可通達。明朝蓮池大師說過『我們念阿彌陀佛,不念時不覺怎樣,可是想念的時侯,就覺得道力勝不過業力。』換句話說,業力大過道力。道心頂不住,一路念佛,心一直散亂,妄想紛飛。蓮池大師有幾句話︰『旋念旋散,旋散旋收。』就是說一面念佛,心一面散;心一面散,口還是念佛。現在我們用一句「阿彌陀佛」來鍛鍊自己功夫。天天念,年年念,二六時中,未曾間斷,把「阿彌陀佛」放到心裡頭去。



 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都祈求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心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精進努力去念佛,要以度誠心去念佛,讓我們的心獲得自在,獲得安樂。那麼將來必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bottom of page